最近在看一些有关哲学有关人生感悟的书籍。虽然有些道理是开始便知道的,但是看了一页又一页书之后,还是对其中的文字深深的眷恋。这些书,似乎有一种魔力,冥冥中牵引我从暗淡中走向光明。
一直喜欢文学却一直贫于哲学。并不是不喜欢,而是有点惧怕。或许这个和我的经历有关。非正式地接触哲学之时,就知道了尼采的名字,随后不知怎的又了解到卡夫卡,而这两个人都是有别于凡人的挚爱文学与哲学的人,因此被人称为“疯子”。似乎一切都在告诉我,哲学=疯子。之后,再见到哲学之类的书籍,毫不犹豫地,弃之。我告诉自己,我是一个平凡的人,那些高深的玩意不是我所能理解的。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,因为学习的缘故,因为惧怕的缘故,也就算是与哲学“半世隔绝”了。
前不久,看于丹教授讲授《论语》和《庄子》,不禁为之一动,原来,哲学不仅仅象征着高深。原来我所深深喜欢的两本书也是哲学的代表。一直喜欢古代文学,却也仅限于喜欢的程度。这次终于说服自己认真仔细地看了一看,收获颇多。有关于淡定,有关于释放,有关于平和,一切一切都在我的内心翻腾着影响着。生活无处不哲学,我突然有此感觉。因此,在图书馆逗留的时候常常跑去哲学、逻辑学、心理学的书架前,一看就是两个小时之久。深深地被其中的内容吸引着,蓦地发现,其实真理都是朴素的——确实是朴素的。
这种感觉一发不可收拾,于是,宿舍的书立中多了《四方哲学笔记》、《逻辑学原理》,书包里还经常有《感悟的真谛》、《叔本华的智慧》。看这些,会让心情平静;看这些,能让自己成长。读书笔记,一点一点的变厚,有一种叫成就感的情绪一直充斥着我的大脑。这就是文字的力量,文学的力量,真理的力量。如果说刚开始看这些还有一点点为了考GRE的成分在其中,那么现在,我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而为之。
对于人生,在这些真理中,感悟到很多。怎样认知自己,怎样处事,怎样快乐,怎样历练自己……所有这些,都已经成为一个体系框架,在我的脑海中领引着我的思想和行动。感谢这些书,让我懂得欣赏自己,让我充满自信,让我无所畏惧地走向远方。
人生本是脆弱的,但是,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空,人生将称为坚毅的大山,风雨不动,迎接霞光!!